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巩兆恩 广州报道
2025 年一季度正式收官。按照往年车市行情来看,在经历上年 12 月 " 血拼 " 冲量提前透支部分订单,以及春节假期来临,第一季度有效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缩短之后,销量下沉、增速触底往往是车市第一季度的常态。
但 2025 年,在 " 两新 " 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车企新车投放与促销力度加大,第一季度车市 " 回暖 "。
造车新势力率先晒出一季度销量战绩,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屡创月交付新高,同比增速 " 狂飙 " 翻倍;传统车企也普遍迎来正增长,比亚迪季度销量首破百万量,自主品牌发展和新能源的发展水平成为决定传统车企胜负的关键。
2025 年二季度伊始,车企下沉与上行之间,已处在排位赛的不同位置。
传统车企胜负 " 关键手 "
比亚迪的 " 绝对优势 " 在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增强。2025 年 1~3 月份,比亚迪累计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 100.08 万辆,同比增长达 59.81%。
4 月 8 日,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5 亿元~100 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86.04%~118.88%。
一季度平均每天赚得 0.94 亿元~1.11 亿元,稳坐全球新能源霸主,并在今年年初掀起 " 智驾平权 " 风暴补齐短板的比亚迪,正依托持续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的战略布局,助力集团业务盈利实现大幅增长。
一季度抢跑 " 断崖式 " 领先,按照该态势发力全年,2025 年比亚迪继续问鼎国内车企 " 销冠 " 可能性较大。比亚迪计划 2025 年实现全年销量 550 万辆的目标,其中海外市场销量超 80 万辆,较 2024 年增长近一倍。
2024 年将 " 销冠 " 拱手相让的上汽集团,一季度整车销售 94.49 万辆,同比增长 13.3%。其中,新能源车销售 27.3 万辆,同比增长近 30%。
如上汽一般的传统汽车集团,想要寻求新的增量,需要尽快摆脱对合资品牌的强依赖,将更多的筹码押注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板块。今年一季度,上汽自主品牌整车销量达 60.1 万辆,同比增长 28.4%,占集团销量比重达 63.6%,较上年同期提升 7.5 个百分点。
" 销冠 " 易主背后,是新能源时代下上汽集团对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之间主动权的交接。
依托出口和新能源销量成绩的拉动,吉利、奇瑞继续在第一季度保持了较好的增长。
1~3 月,吉利汽车集团累计销量为 70.38 万辆,同比增长 48%,已超额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四分之一。其中,新能源销量达到 33.92 万辆,同比增长 135%。
奇瑞累计销售汽车 62 万辆,同比增长 17.1%,创造历史季度销量新高。其中,新能源累计销售 16.35 万辆,同比增长 171.8%,累计出口汽车 25.55 万辆,持续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今年一季度,奇瑞星途揽月 C-DM 电四驱正式上市,基于 M3X 超混平台打造,定位中大型插混 SUV、旗下捷途山海开启预售…… " 车海战术 " 下,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正成为集团加速补齐电动化与冲刺 IPO 的重要课题。
长城汽车、广汽集团成为传统车企中少数出现下滑的企业。
今年一季度,哈弗、坦克、欧拉等品牌销量整体不佳,长城汽车一季度总销量为 25.68 万辆,同比下降 6.73%,新能源 1~3 月累计销售 6.26 万辆,同比增长 5.7%。一季度,广汽集团销量达到 37.11 万辆,同比下降 9.42%,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6.24 万辆,同比下滑 6.46%。
除了新能源车企比亚迪领衔外,从一季度销量成绩来看,在传统车企集体加盟新能源的这场竞赛中,新能源发展加速、规模扩充,整体销量相应交出较好成绩。换言之,电动产品规模逐渐成为大汽车集团胜负的关键。
新势力 " 低价高配 " 取量
今年一季度," 蔚小理零 " 四家新势力企业排名仍在洗牌中,但平均增速高于传统车企,尤其是零跑汽车、小鹏汽车两家企业,凭借高配低价车型销量在一季度得到快速攀升。
依靠爆款产品—— MONA M03、P7+,今年一季度,小鹏累计交付新车 94008 辆,同比增长 331%,超越了理想汽车,超过一季度交付指引上限,再创单季度交付历史新高。
一季度结束前,小鹏在肇庆工厂小鹏 MONA 智造基地迎来重要里程碑——小鹏 MONA M03 第 10 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创下新势力纯电车型最快生产下线和交付纪录。不再盲目追逐高端化,这款 15 万元级的 AI 汽车,凭借高性价比扭转小鹏的销量颓势,成为品牌的 " 翻身之作 "。
在 " 性价比 " 上尝到甜头的小鹏,不再盲目追逐高端化,改款产品也遵循着 " 高配低价 " 或者 " 增配原价 " 的方式,继续获得规模上的增长。4 月 8 日,小鹏汽车宣布,2025 款小鹏 X9 预售价 39.98 万元起,相较于老款继续升级,在高端产品也延续 " 性价比 " 的策略寻求规模。
零跑 3 月交付 37095 辆,同比增长超 154%,刷新了品牌单月交付纪录。今年一季度,零跑累计交付新车 8.76 万辆,同比增长 162.05%。据悉,其产品 C16 车型在欧洲市场热销,而 B10 车型预售订单突破 3.1 万辆,拉动产能爬坡,全球化战略为零跑销量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凭借低价车型杀入 15 万级市场腹地,零跑规模持续扩大。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朱江明表示,LEAP 3.5 技术架构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使其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季度盈利的新势力。
打着 " 平替理想 " 的标签,零跑汽车以性价比持续获得较大增量。一季度销量狂飙后,进入第二季度,零跑有望迎来新的销量增长点,作为行业内首个将激光雷达智驾版下探到 12 万级的产品,零跑 B10 也有望从 " 智驾平权 " 切入,继续加速上量。
理想汽车第一季度共交付 92864 辆,同比增长 15.5%,完成了公司一季度交付指引(8.8 万辆~9.3 万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 1226736 辆。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表示,理想 L 系列即将迎来第 100 万辆交付里程碑。
相比之下,蔚来汽车与稳步站上 3 万辆台阶的 " 理小零 " 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今年 1~3 月,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 4.21 万辆,完成一季度交付指引(4.1 万辆~4.3 万辆),包括蔚来品牌 2.73 万辆、乐道品牌 1.48 万辆。
虽然整体销量有待回升,但同比 40% 的增速,依然高于传统车企。
" 价格战 " 有所降温
春节车市进入持续走强的良好状态,但 " 价格战 " 仍然是绕不开的常态话题。
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降价促销力度仍保持较强水平。其中,1 月有 7 款乘用车车型降价,2 月有 21 款乘用车车型降价,3 月降价乘用车车型数量 23 款,较去年 3 月的 51 款大幅减少,体现了降价潮大幅降温。
" 随着国家对报废更新促销补贴的力度加强,市场回暖,对车市的拉动效果明显,因此价格战的压力相对减缓,春季车市进入持续走强的良好状态。" 乘联分会方面表示。
具体来看,2025 年前两月,汽车降价促销力度仍保持较强水平。
" 新车降价规模持续较大。不少新车直接突破原有价格的下限,而不是以往增配不加价的模式。"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前两月总体乘用车市场新车的降价幅度平均达到 3 万元,降价幅度为 12.6%;新能源车新上市车型的降价幅度平均达到 3 万元,降幅达到 13%。其中纯电动车型降价幅度最大,2025 年 1-2 月份纯电动车型新上市车型的平均降价 3.9 万元,降幅 17%。
崔东树表示,燃油车产品面临 " 老龄化 " 趋势,缺少新车调整定价和提升产品力的机会,只能靠终端促销失血。同时,随着国家报废更新的促销补贴的力度强化和市场回暖,3 月份后价格战的压力会相对减缓。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多家 4S 店与新能源商超店发现,当前燃油车与新能源市场 " 价格战 " 呈现明显差别:
燃油车市场的 " 降价 " 策略依然简单粗暴,改款换代车型以 " 一口价 " 面向市场,降价幅度平均在 3 万元~5 万元,如奇瑞艾瑞泽 8 PRO,以限时 " 一口价 "9.89 万元面向市场,对标传统合资 A 级轿车;长安旗下新款 CS55 PLUS、逸动和 UNI-V 上市,动力升级,焕新价格,吸引消费者买单,传统豪华品牌折扣幅度则更大。
新能源市场中较少采取价格直降策略,多数是通过新车、换代车型 " 增配不加价 "" 权益加码 ",或是 "0 息、0 首付 " 等金融政策变相降价,规则与计算方式较为复杂,且逐渐将价格争夺的焦点从产品细化到智能化的能力。
今年第一季度,长安和比亚迪掀起智驾平权,吉利发布 " 千里浩瀚 " 智驾方案,奇瑞推出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多家主机厂亮出智能化底牌,行业内把智驾价格打到 6 万元以下;去年下半年,埃安 RT 将配备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普及到 15 万级价格区间,今年一季度零跑 B10 再度将带激光雷达硬件的高阶智驾下探到 12 万元级产品。
车市 " 价格战 " 看似降温,但智驾已从中高端专属向下沉市场普及,智驾平权与技术降本的博弈之间,留给车企的考核又多了关键一环," 价格战 " 仍在以另一种方式在智能汽车市场中延续。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