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最强的就是软实力,软实力是虚无缥缈的,在商业上最直接的落地就是 " 品牌 "。要打就得打七寸,打他们的软实力。
1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对内减税(所得税),对外加税(关税)。
如果说上次贸易战,我们没有心理准备,有点措手不及。这次特朗普卷土重来,要做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特朗普上台,关税肯定要继续加的,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被进一步加关税,是大概率事件。目前,特朗普给中国加的关税,本来已经超过 60% 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 50%。无论是 60+% 还是 110+%,其实差别不大,如果出口商不涨价,出口生意都是基本没法做了。
美国加关税,中国的外贸企业肯定很难受。但 18 年那次贸易战中国扛过去了,这次也不会例外,天塌不下来。
2023 年,中国的出口总计 3.38 万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 5003 亿。占比 14.8%。中国对东盟出口 5237 亿,对欧盟出口 5012 亿,三者差不多。就算美国关税加到 60%,甚至 200%,对美国出口的美国 5000 亿都没了,中国对外出口总额降到 2.88 万亿美元,还是比疫情前的水平高不少。2019 年的出口总额只有 2.5 万亿美元。
贸易战之前,2017 年出口总额总计 2.26 万亿美元,其中美国 4298 亿,占比 19%,东盟 2791 亿,欧盟 3720 亿。贸易战之后,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下降,但绝对数字还是有增长的。特朗普加 100% 关税,对美出口应该也不会降到零。关税也不是没有漏洞可钻。
比如 " 大闸蟹洗澡 ",搞转口贸易,中国商品在东南亚洗个澡,换个标,出口到美国。想彻底禁止转口贸易,就得普加关税,全世界所有的商品,都加关税。这也是上次贸易战,特朗普只打中国,这次,特朗普要打全球的原因。美国对全世界加关税,我举双手欢迎。
如果不普加关税,另一个办法,就是往死里搞原产地认证。但对美国进口的海量商品一个个搞溯源,美国海关的执行力做不到。靠东南亚国家自己出个原产地证书,外贸商花点钱就能搞定。
我比较担心的是另外的事情。上一次 " 特朗普贸易战 ",中国这边明显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美国加 500 亿,我们跟 500 亿,再加 500 亿,再跟 500 亿,加 2000 亿,我们一看,跟不了,美国又加了 3000 亿,还是跟不了。
为啥跟不了,中美贸易中中国出口远大于进口,跟不了。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也会学习美国好榜样,一个个用加关税来恶心中国。
为什么关税战我们跟不了,打不过美国?因为关税战打的是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美国的经济,已经超越了实物经济的阶段,打实物经济,打不痛美国。大家都知道微笑曲线,利润丰厚的是两端,苦哈哈的是中间的生产制造。美国早就放弃了生产制造,打实物商品进出口有什么用。
中国销售的耐克的衣服,可能在越南生产,也可能在中国生产,不会运回美国,再从美国出口。在越南生产的耐克衣服,体现在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在中国生产的耐克衣服,不会在进出口中体现。一件美国公司在美国之外生产的衣服在中国销售,根本不会计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美国企业,大部分早以脱离生产制造实物商品,用技术、品牌、文化和设计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针对实物商品进出口,打关税战,打不疼他们,没用。
不仅仅美国,西方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超越了生产阶段,靠技术、品牌、设计、文化收割全世界。贸易战如果只盯着实物商品,最后中国能反制的,就剩农产品了。我们经常看到,不管美国还是欧洲搞我们,最后我们的反制手段,都是搞对方的农产品。
中国打下一阶段的 " 特朗普贸易战 ",必须找到反制的新思路,新办法。
2
我开开脑洞,说一个想法吧:
关税是税收的一种。中国的税收也是集中在生产端,增值税是最大税种。美国的税收是收入端,个人所得税是最大税种。但世界不只是中美两国,很多国家,消费税是非常重要的税种,比如日本。日本的税收主要在消费端,消费税第一大税种。
中国目前也在考虑搞税制改革,希望降低生产端纳税比重。但也很难实施,走美国道路,加个税,意见很大,丧失感很强。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其实最近是在降低的。
消费税是个思路。但消费税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税是累退的,像日本一样,搞普适性的消费税不利于社会和谐,扩大贫富差距。毕竟越穷的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反而越大,缴纳的消费税占收入的比例,反而越高。
消费税其实是可以做贸易战的武器的。比如,美国给中国加 60% 的关税,中国就给所有在中国销售的美国品牌,不管原产地在哪里,只要你是美国的品牌,就加 60% 的消费税。耐克苹果星巴克雅诗兰黛 CKCOACH,都搞个额外消费税。
一双耐克的鞋,不管你是在中国还是越南生产,只要你挂着耐克的牌子,在消费端就需要缴纳 60% 的消费税。这笔钱,耐克也很难转嫁到产业链上游,只能涨价,转嫁给消费者。耐克的销量肯定会下降,利润也会下滑。
对于生产耐克的工厂来说,可以改生产李宁安踏,也可以生产阿迪。运动鞋的消费量还在,只是因为价差,从耐克转到其他品牌。
对于买鞋的消费者,不买耐克,也可以买李宁安踏,买阿迪,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会因为耐克涨价就受损。
那些真心爱美国,爱美国品牌的,愿意高价买,交 60% 的消费税的人,我举双手欢迎,纳税光荣。如果消费税只针对美国品牌,消费税的累退效应也就不明显了。毕竟不买耐克。还可以买李宁。
中国目前的消费税,是针对商品品类的,烟酒汽车高档手表游艇高尔夫球具这些有消费税。征收本意是针对高档消费的,是实际上针对高档甚至奢侈消费品的税目不足,大量奢侈消费品和消费行为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什么才算是奢侈品呢?把消费税针对品牌收,也算是个解决办法。
征收消费税另一个难度是征收环节需要后移到零售环节。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的一个前提是 " 征管可控 "。毕竟零售环节更分散,税务机关将面临大量分散的纳税人,这无疑会增加征收的难度。如果卖耐克要缴税,卖阿迪不缴税。那么零售商就可能表面上卖阿迪,实际给你卖一双耐克鞋。这个就需要税收部门想办法了。不管咋样,收大品牌的消费税,总比收白牌要容易。
困难归困难。美国搞关税一样面对 " 洗澡转口 " 和走私这些问题。如果真的能在零售市场上按品牌来源地实现区别消费税待遇,中国就有了一个打贸易战最好的武器。毕竟,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制造已经远远不如中国,技术研发中国也在迎头赶上。
西方国家最强的就是软实力,软实力是虚无缥缈的,在商业上最直接的落地就是 " 品牌 "。要打就得打七寸,打他们的软实力。
打贸易战,不能只盯着关税。人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就超越实体经济,走的是高大上路线,早就不和你比拼制造业了。盯着实体商品的关税打,根本就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呀。要想和西方有效的打贸易战,就想想新办法,找找新出路。如果只会跟着西方国家的屁股后面走,是不行的。
向美国品牌征收消费税,还不是撕破脸的终极大招。如果真彻底撕破脸,还有更狠的招可以用。这些 " 更狠 " 的招,后面再说吧。目前看还用不着。
上一篇:田汉留学日本之谜揭秘
下一篇:世界体坛十大声望奖励揭晓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