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天邦食品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降超 77% 预重整阶段风险犹存

  • 生活
  • 2025-04-09 15:37:02
  • 16

  近日,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002124.SZ)发布 2025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期内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呈现 “量价齐升、成本下行” 的主营业务改善趋势。但是,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确定性。

天邦食品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降超 77% 预重整阶段风险犹存

  一、业绩 “冰火两重天”:投资收益退潮与主业回暖并存

  根据公告,天邦食品 2025 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5 亿 - 1.35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6.04 亿元同比下降 77.64%-80.95%。这一显著下滑的主因是 2024 年同期公司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股权,实现高达 5.12 亿元的投资收益,构成上年业绩的非经常性损益主力。若剔除该因素,公司 2025 年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0.95 亿 - 1.15 亿元,对比 2024 年同期亏损 4.55 亿元,实现大幅扭亏。

  从每股收益看,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0518元 / 股- 0.0608元/股,上年同期为0.2717 元/股,同比降幅与净利润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扣非净利润的转正意味着公司核心业务 ——生猪养殖已摆脱2024 年的亏损泥潭。公告指出,2025 年一季度生猪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叠加公司在预重整阶段维持经营稳定,持续推进管理改善和效率提升,生猪销售成本同比下降较多,主营业务实现盈利。

  二、生猪养殖主业改善:价格回升与成本管控双轮驱动

  2025 年一季度,国内生猪市场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3 月全国生猪均价约 15.2 元/公斤,同比上涨约 8.6%,结束了2024年二季度以来的持续低迷。天邦食品抓住价格窗口期,加大商品猪出栏力度,同时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养殖效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公告显示,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从 2024 年同期的 18 元 / 公斤降至 16 元 / 公斤以下,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在产能布局上,公司期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 35 万头左右,处于合理区间。尽管一季度生猪出栏量同比微降 3% 至 210 万头,但因售价提升及成本下降,生猪养殖业务毛利同比增加约 5.5 亿元,成为扣非净利润扭亏的核心动力。

  三、预重整进程与退市风险:不确定性笼罩下的生存之战

  天邦食品自 2024 年 11 月被法院裁定启动预重整程序以来,已完成管理人指定及债权登记,但能否正式进入重整程序仍存不确定性。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若法院依法受理重整申请,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若重整失败导致破产清算,股票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预重整期间,公司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债权人谈判压力,截至 2024 年末公司负债总额达 99.18亿元,资产负债率72.58%,需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出售等方式优化负债结构;二是监管合规压力,预重整期间需定期披露进展,程序瑕疵可能影响重组进程;三是市场信心考验,尽管主业回暖,但投资者对重整结果的担忧导致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下跌 15%,显著跑输生猪养殖板块 5% 的涨幅。

  四、行业周期与公司战略: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

  生猪养殖行业具有强周期性,虽然天邦凭借成本管控能力实现主业扭亏。然而,行业长期面临的环保压力、饲料价格波动及疫病风险(如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仍需警惕。

  在战略层面,天邦食品正尝试 “养殖 + 食品” 双轮驱动转型。一方面巩固生猪养殖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加速食品端布局。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两大核心变量:一是预重整进展,公司是否能在 2025 年 6 月前达成债务和解协议并获得法院批准;二是生猪价格走势,若二季度价格回落,可能影响全年盈利预期。此外,公司食品加工业务的产能释放进度及市场接受度,将成为长期估值的重要支撑。

  结语:在转型阵痛中寻找破局点

  天邦食品 2025 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既展现了生猪养殖主业的韧性,也暴露了转型期的风险与挑战。当行业周期与公司个体风险交织,其未来走向不仅取决于市场供需变化,更依赖于预重整的成败及战略执行效率。对于这家深耕农业 20 余年的企业而言,如何在 “保主业、化风险、拓新局” 之间找到平衡,将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投资者在关注短期业绩波动的同时,更应审视公司应对长期挑战的能力 —— 毕竟,在生猪养殖这个 “靠天吃饭” 的行业里,唯有建立成本壁垒、拓展价值链条,才能在周期起伏中站稳脚跟。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