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
乘联分会预期,上海车展叠加促消费政策将带动4月车市平稳增长。
4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
乘联分会指出,今年3月份的销量水平处于历年同期的历史高位。由于国家双新政策的推动,价格战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改善,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是近10年最高的,扭转了近10年来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
新能源汽车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45%;1-3月累计零售242万辆,同比增长36.4%。
从渗透率来看,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为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3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
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3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2.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7.1%,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7.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展望4月,乘联分会认为,4月车市产销将实现平稳增长。在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上海车展期间的车型发布,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近期新产品通过增配不加价的方式来增强性价比,这也使出游消费会很好地拉动新购和换购群体的需求增长。
针对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2024年由中国出口至美国市场的车辆仅有10万辆左右,占比极低,其中主要是某些合资品牌、边缘化品牌。
他强调,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影响。本轮关税调整或会在短期内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部分基地的投产建设布局,但未来中国汽车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南方国家市场,以及欧洲等政策相对稳定的市场具有发展空间。
不过,崔东树也提到,外部环境会影响到中国车市的消费信心,或将拖累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后续某些月份甚至很可能出现零增长的情况。根据现状,乘联分会维持全年国内车市3%增速的预测。
他补充说,出口方面,美国宣布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从这一方面来看,可能影响中国汽车在东南亚等地区的产销。
崔东树表示,目前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焦点是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当前为汽车带来的增值平均仅为数千元至一万元,不足以支撑制造业产业链。中国车企必须不断去拓展小微型电动车车型、节能燃油车、插电混动车型等,到海外市场去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