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菲茨杰拉德笔下那个将一生信念寄托在一盏绿灯上的盖茨比,迎来了属于他的一百年。
1925年的这一天,《了不起的盖茨比》初版经由斯克里布纳出版社面世。它堪称当时美国社会缩影的经典代表,直接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用艾略特的话说——“这是自詹姆斯以来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
时至今日,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的传奇作品,仍然像一盏在时代波涛中闪烁不灭的灯塔,跨越世纪长河,在全球各地焕发光辉。从战时士兵口袋中的袖珍版,到美国中学生课文,再到全球书架上的常青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已不只是菲茨杰拉德的个人传奇,它更成为了关于人性、梦想与幻灭的恒久寓言。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
盖茨比的梦、孤独与执念,依然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一)
作为小说梦境的港湾,纽约在这场百年庆典中化身为最耀眼的舞台。
据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报道,霓虹与记忆交织在曼哈顿与长岛的夜色中,掀起一场跨越世纪的“盖茨比热”。百老汇新近上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音乐剧,恰如一场纸醉金迷的盛宴,邀观众沉浸于20年代爵士时代的幻梦与迷惘之中。
与此同时,纽约的街头巷尾仿佛被盖茨比的光影重新点亮。从长岛到曼哈顿,那些承载着爵士年代传奇的建筑,再次焕发出纸醉金迷的色彩。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比如,被认为是盖茨比庄园灵感来源的奥赫卡城堡(Oheka Castle)成为现实中的“西卵”(注:小说中盖茨比的居住地),灯火辉煌的复古酒会带大家穿越回上个世纪20年代的盛世华年;而坐落于第五大道的广场酒店(The Plaza Hotel)也化身为小说中的叙事地标,推出“盖茨比套房”,让人们得以步入小说中的梦幻空间,沉浸于一场跨越世纪的追忆。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二)
不仅在纽约,菲茨杰拉德的出生地明尼苏达州圣保罗,以及与其生平密切相关的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也纷纷化身为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
路易斯维尔历史博物馆的特别展览展出泛黄的手稿、初版封面的浮雕烫金,乃至爵士年代舞会遗留下来的水晶吊灯与香槟杯,仿佛让人听见那个时代低回的萨克斯管旋律。各类读书讲座如同轻柔夜风中的窃窃私语,娓娓道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背后的时代精神与人性光影。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美国学术界也趁此百年节点,围绕《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学价值展开新一轮讨论。《国家》(The Nation)杂志发表专题文章,称这部小说在百年之后依然如一面冷峻的镜子,映照着“美国梦”破碎的裂痕。小说中那个站在海湾边凝望绿灯的盖茨比,似乎仍在预言当代世界里关于阶级、种族与权力的无解难题。
美国《国家》杂志发表专题文章
(三)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自然也在全球引发回响。
英国《经济学人》在专题中写道:“这不仅是纽约的故事,更是全世界都会在夜色里低语的梦”。在今日语境下,这部关于金钱、爱欲与幻灭的小说,正悄然成为全球化时代中“现代孤独感”的隐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译本
如果说盖茨比曾在那个爵士年代的长岛夜晚里,带着对过去的无尽眷恋,凝望着远方的绿光,那么这本小说百年之后依然在提醒我们:每个时代的人,终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奔赴那一盏永远遥不可及的灯。
浮华背后,人与时代之间的张力从未改变。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下一篇:钦州优质奥数培训机构推荐
有话要说...